英国石油公司的漏油事故对石油行业造成了严重打击,清理和赔偿费用可能达到200亿至4000亿美元,公司还面临着众多法律诉讼,这让它们处境艰难。英国石油公司因泄漏石油而触犯了美国的环境法规。英国石油公司可能需要支付一大笔赔偿金。2010年8月,阿拉巴马州对英国石油公司等被告提起诉讼,指控其泄漏石油造成州财政损失,并索要清理污染的费用。大家对英国石油公司能否克服这场法律纠纷有何看法?
《中国环境法学刊》成功进入ESCI数据库,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到高兴。这标志着我国法学期刊在国际学术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既让学术界感到自豪,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环境法学刊》在2017年问世。ESCI是一个在2015年推出的国际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它是Web of Science的一部分。这充分说明能被《中国环境法学刊》收录实属不易。《中国环境法学刊》能被ESCI收录,首先是对其学术水平及全球影响力的肯定。
现今,海洋环境的整治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极为关键,然而,它也遭遇了不少挑战。在这其中,如何加强法律保障成为了一个核心问题。海洋环境治理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例如,某些地区的渔业部门过分关注渔业增长,却忽略了捕捞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潜在破坏。需从大局出发,理解海洋环境的需求,将各地区的海洋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各自独立。这种现象将对子孙后代的福祉造成严重影响。
会议主要讨论了环境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跨学科交流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交锋等多个议题,这些正是本次会议备受关注的核心所在。珞珈环境法论坛,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办,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武汉大学的环境法研究所享有盛誉。2017年10月20日到21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成功举办了“珞珈环境法论坛第十五期”。这对环境法学术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相信珞珈环境法论坛未来将继续展现其正面效应,吸引更多专家学者的加入。
职业病问题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造成了重大影响,其根本原因是不良的劳动条件。如何从环境法律的角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已成为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环境保护法》旨在保护公众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然而,职业病持续发生,显示出《环境保护法》在确保劳动者健康工作环境方面存在不足。
2015年12月15日,武汉大学召开了“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方阵”的成立仪式。2015年12月15日,武汉大学举行了一场大型活动。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牵头,由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具体执行工作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承担。名单中涵盖了诸如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武汉大学等众多高校。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新增理事成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接任秘书长单位,这些组织结构的调整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国际法律体系正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对生态治理带来挑战,也让国际环境法律遭遇诸多困境。这一局面限制了国际环境法的协调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国际环境法的作用常常无法发挥。这导致国际环境法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始终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情况,国际环境法因内部问题而难以提升应对水平。国际环境法的司法途径正遭遇困难。你觉得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国际环境法律的前进?
2021年12月19日,江西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在南昌召开了年会。会议期间,展示了众多精彩的学术研讨内容。这些内容吸引了众多环境法领域的专家以及关心本地生态发展的各界人士。江西地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作为长江中下游的要地,其法学研究和法律实施具有深远影响。我国确立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后,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方向日益明确。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功举办了此次研讨会。
2021年9月26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环境法博士生论坛。这次活动在环境法学界具有重大意义。论坛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举办形式,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这一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单元主要讨论的是“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理念与模式”。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探讨环境法典各分编的编撰问题。环境法博士论坛有助于学术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并且有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水平。
12月12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正式成立,同时举行了青年环境科学家论坛。这一盛事标志着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众多业内专家和学者汇聚一堂,场面热烈,令人满怀期待。这个分会的目标是强化跨学科研究,对环境研究者来说是个好消息。成立仪式的举办地颇具象征意义。位于清华环境学院,这里学术气息浓厚。曲久辉院士结合个人经历,指出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关键要素,言辞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