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历程、目录及总则要点

  • 佚名
  • 2014-08-01

环境保护法修订过后,其对企业造成了影响,它对社会产生了深远作用,这部法律怎样变动我们的日常生活呢 ?

法律修订背景

是首部环保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然问世,然而难以应对当前污染问题,2014年修订版本出现,新增信息公开章节还有公众参与这类的章节,强化了企业责任条款,这次修订历经三年讨论,收集诸多建议,来自专家学者,来自企业,来自公众,上千条建议 。

特别明确了环境质量由地方政府负责的那全新法规这么一来意味着各级官员得直接面对治污成效从而改变了往常那种仅由环保部门独自承担负责的局面,此规定把环境保护变成了政绩考核里的重要指标。

监管机制创新

法律经修订后确立了环境监测网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布设了上万个监测站点,这些站点实时采集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而这些信息借助手机应用程序向公众开放,进而让每个人都能够查看本地环境状况。

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其获得了现场查封的权力以及其他执法手段,当企业存在严重违法的行为的时候,执法人员能够马上采取强制的措施,而这种权限在以往的法律里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经常会致使取证变得困难。

企业责任界定

企业被法律要求,安装污染物处理设施且保证其正常运行,生产过程里产生的那种废水、废气,必须得经过处理一直到达标了,才可以排放,违反规定的企业,将会面临按日计罚,罚款的金额是上不封顶句号

对于危险废物管理,新规拟定了严苛的转移联单制度,企业要详尽记录废物种类,企业要详尽记录废物数量,企业要详尽记录废物去向等信息,这些记录保存期限不可少于十年,以便于后续追踪核查。

公众参与途径

由各地自行制定具体金额的经查证属实的举报能获得奖励,公民发现污染行为可向环保部门举报,北京等地曾对有效举报给予千元以上奖励。

公众具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此权利受法律所保障,鉴于这种法律保障,政府部门要定期发布环境状况报告,在重大项目审批之前得加以公示,并且还须举行听证会,而这些措施致使决策过程变得更为透明 。

法律责任强化

可能被面临行政拘留处罚的,是那些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负责人,2015年河北有某钢铁企业负责人,因其非法排污而被拘留了15天,这成了新法实施后的典型案例。

清除污染费用以及生态修复成本涵盖在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当中。在2018年的时候,江苏有一起倾倒废酸的案件,其中被告企业被判定要赔付环境修复费用1.6亿元,这创下了当时的纪录 。

未来实施展望

伴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程,进而有智能监测设备不断地渐渐替代人工检测,这些设备具备能够实时传输数据的能力,如此一来便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在2023年的时候广东已处于全省范围内部署这样一系列新型监测系统 。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处于持续完善进程之中,符合相应条件的社会组织具备提起公益诉讼之权利,此项权利自2015年起予以施行,至今凭借此种方式已有数百起案件得以解决。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您有没有运用环保相关的法律来维护个人自我的权益呢?十分欢迎您来分享自身有的不同经历,要是当您阅读此本文完后觉得对自己是有帮助作用之效果的话,请您进行点个赞来给予支持反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