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活健康与环境保护法的严格实施密切相关,近年来,社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热度不断持续上升。
法律修订背景
201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法予以了全面修订,此次修订强化了企业责任,增添了政府监管职责,还首次明确了公民环境权利,法律修订过后,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新法内容深入民心。
被称作“史上最严”的修订后的环保法,规定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北京、河北等地于2015年率先执行新规,对违规企业开出高额罚单,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行为。
执法检查成效
今年进行的全国范围里的执法上的检查涵盖了31个省区市,着重检查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状况,检查组走访了200多家企业,发现并且督促整改了500多个环境方面的问题,推动法律落地施行。
执法检查报告表明,长三角地区借助联合执法行为,解清解开了多年始终存在着的跨界污染这一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所构建设立的环境监测网络,达成完成了对重点企业的全天候监管。
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正渐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由有关统计可知,2022年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8.5%,其中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
浙江,江苏等地借助政策扶持,培育出一批环保科技创新企业,这些企业聚焦于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技术研发,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奖惩机制建设
到处都在构建环保守信激励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广东省针对环保表现不错的企业予以税收优惠,山东省把环境违法信息归入社会信用记录 。
江苏省推行环保“红黑榜”制度,优秀企业会获得财政补贴,违规企业会面临限贷措施,这种差异化政策能促使企业主动改进环保设施。
信息公开措施
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处于不断扩大的态势之中,北京市会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方面的数据,重庆市会公示重点监控企业有着的排放情况,这些措施对公众知情权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对社会监督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上海市民能够借助手机应用程序,查询附近企业的环境表现,并参与环境监管。环保部门已着手公开项目环评报告以及验收结果。
执法能力提升
加强了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全国环境执法人员数量 ,从2015年开始是6万人 ,到如今已增加到8.5万人 ,执法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改善 。
各地展开执法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办案水平,深圳市配置无人机巡查污染源,杭州市借助大数据分析环境风险,执法效率明显提升。
问各位读者,您觉得当下环保执法里最亟需改进的是哪一个环节呢,欢迎留言去分享您的观点,要是感觉本文有帮助,那就请点赞给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