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律和我们日常接触紧密相连,不过环境的含义究竟为何?环境法律又涉及哪些自然条件?接下来进行具体说明。
生活用语中的“环境”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谈论到“环境”。这个词汇指的是某个核心事物周边的全部空间范围。比如说,当我们提及居住环境时,所指的就是我们生活场所周围的空间区域。这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大的概念,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大家能够依靠这个词掌握大概的含义,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没有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明确的界定。
人类环境的界定
人类生存的环境以人为主导。我们居住的城镇、乡村,以及周围的山水风光、人工建筑等,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的行为会改变它,它也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例如城市中的空气混浊,就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说明人类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的范畴
自然界以所有生命体为枢纽,囊括了生物体及其栖息的场所。森林地带、草原区域、水道流域等都是自然界的构成部分。人类活动所及的环境,本质上属于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类型。维护自然界,能够为人类和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譬如守护森林有助于保持物种丰富度。
人类环境的分类
成因上,有自然条件,也有人为条件。自然条件例如山脉河流,是天然造就的;人为条件诸如城镇设施道路,是人们修建的。环境法规既维护自然条件,也优化人为条件。按用途划分,有生活条件,也有生态条件,国家根本大法也有这种归类。从环境成分来看,有大气成分水体成分海洋成分等,这决定了环境法规的体系设置。
环境法中“环境”的概念
环境法对“环境”的界定存在三种方式。演绎型定义比较概括,不限定具体界限,例如1991年《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就采用了这种模式。列举型定义则会明确指出包含的内容,比如1990年《英国环境保护法》就给出了具体清单。法律上所说的“环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概念并不相同,法律层面的定义需要清晰,并且只涉及人类活动能够改变且对维持生态稳定有作用的环境部分,家禽和宠物并不属于这个范畴。
自然资源相关情况
自然物质和能量在特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所用,这就是自然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能够不断恢复的资源,像土壤和淡水,使用时要注意节制;另一类是会逐渐枯竭的资源,比如煤炭和石油,必须加以珍惜;还有一类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像太阳能和风能,应当积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它的界定带有历史色彩,也受主观影响,所以在保护的时候,既要考虑开发利用,也要维护生态平衡,而且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是环境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好奇日常中怎样为地球环境出力,欢迎留言交流,还请支持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