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垃圾围城难题,2020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修订有何大招?

  • 佚名
  • 2019-12-29

我国垃圾处理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导致城市被废弃物包围的状况成为迫切需要处理的情况。这次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的更新,也许能为彻底解决这个情况提供新的希望。

垃圾现状严峻

这些年,国内处理垃圾的任务很重,现在成了世界上垃圾处理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工厂里危险废料排出了4010.1万吨,同时快递用的包装等垃圾也在快速增多。垃圾数量增长这么快,说明从开始就减少垃圾的必要性非常明显,垃圾问题已经危害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了。

草案体现减量

这份提交审议的修改版本,很多地方都突出了废物减少。它建议要防止过度包装,推动净菜直接售卖,以此降低生活废弃物的形成。同时,也提倡网络购物、送货、外卖等产业优先使用能循环使用、方便回收的包裹材料。这为从根本上来控制垃圾数量提供了思路。

减量化突破口

处理家庭废弃物实现无害化比较简单,不过,要让普通民众减少垃圾产生量,目前缺乏有效的政策手段。企业、机构及政府机构在消费环节,是推动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陈军建议,需要强化对塑料袋这类白色污染的管控,通过政策与税收方面的支持,来提升环保包装用品的市场优势。

加大处罚力度

今年五月,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公司存在违法处理有害废弃物等情况,而且改进效果不佳。早先最严厉的环保法规增设了每日累计惩罚等惩戒手段。此次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治理法规的更新与环保法等法规相配合,增强了惩罚强度,拓宽了惩罚领域。加大惩罚力度是多年环境监督工作积累的经验,也为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法律支撑分类

当前很多城市都在制定生活废弃物分类的规则,但各地情况不一样,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更根本的法律,能够促进各地落实垃圾分类,消除民众对这项工作持续性的疑虑。民众对于干湿分开处理的认识逐渐清晰,上海等城市也正在建设专门处理湿垃圾的设施。

坚持循序渐进

先进国家推行全民废物分类耗费了许多岁月,我国应当立足自身实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依据。提议在方案里补充“逐步推进”的思路,把任务落实到位,处理得周密些。这样方能慢慢养成大家长期进行废物分类的自觉行为。

彻底消除“垃圾成灾”现象不可能立刻完成,这次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管理规定的更新是关键举措。这部法规的改进能否真正改善我国的垃圾处理状况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看法,同时请点击喜欢和转发这篇文章,吸引更多人重视垃圾处理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