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的自来水受到污染,这个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注意,信息公开不及时,水源管理存在失误,这些问题都完全显现出来,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水务管理和法律制度方面的欠缺。
事件回顾
兰州这次自来水苯含量超标污染,与黄河源头管理不善导致化工物污染有直接联系。回想以前,如果政府能及时修补破损的自流沟,也许不会引发这次大范围水体污染。事故发生后18个小时,政府才公布相关情况,引起市民极大不安,信息发布明显迟缓。
信息公开问题
事情发生之后,兰州市环境保护机构虽然每天提交水质监测情况说明,但里面信息很少,没有公布实际的监测结果。那时候政府部门没有认识到危害的后续影响,再加上法规界定不清、法制体系不完善,新老政府部门交替期间责任划分不清晰,因此导致信息公布不及时也不公开透明,这让老百姓感到非常不满意。
水源污染根源
黄河源头保护不到位,导致这次水污染问题严重。工厂排放的废物污染了水源,暴露出源头管理上的不足。多年来,对周边工厂的监管不力,造成污染物流入河中,危害了居民的用水安全。
法律制度缺陷
规则界定不清、法律体系不完善是核心症结所在。政府换届期间,未清晰划分工作过渡,造成管理出现空缺。这种情况也显示出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在具体条款上的欠缺,难以有效应对突发的水体污染状况。
解决措施建议
环境保护机构需强化信息发布管理规范,设立由公众代表构成的独立审查机制。自来水供应企业和污水处理单位必须迅速公开其运营状况、财务数据等资料,水质监测过程应做到详尽公开,杜绝幕后交易。各级行政单位须加大监督力度,水务企业务必依照规范执行检测工作。
应对突发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水污染时,应急管理部门要科学调配物资、资金、人力、设备等应急物资,确保迅速有效处置。国家需要完善水法,从法律层面消除风险,调整法律条文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方式。
公众觉得,要完全处理我国的饮水安全难题,重要是哪个步骤?敬请支持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并且发表看法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