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价值分析:目标价值、功能价值及定位探讨?

  • 佚名
  • 2019-01-31

经济法的重要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常分为根本性意义和辅助性意义,其中根本性意义更为重要,这之中包含着什么原因?我们仔细研究。

目标价值: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

经济法从一开始就将社会整体利益作为核心追求,用来补充民商法方面的欠缺。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法律领域对整体利益的关注,或者不够看重全局视角,或者采取迂回的方式达成。例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商法主要关注个体间的交易活动,而经济法则着眼于全社会经济的进步,这是经济法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

此处所指的“效益”是社会层面的效益,不同于个体层面的效益。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法扶持为例,其目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并非某个企业的暂时利益,这彰显了经济法目标价值的特别之处。

秩序价值:社会总体经济发展取向

经济法秩序同其他法律秩序一样,都属于社会秩序,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稳定的追求,不过两者关注的方面有所区别。民法秩序着重于保障交易安全,重视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预见程度。经济法秩序则主要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持续以及和谐。

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经济法规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确保了经济前进的平稳状态,防止了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为整个社会秩序提供了坚实支撑。部分研究人士主张,应当将“秩序”确立为经济法的基本目标,以此与其他法律学科进行区分。

自由价值:保障市场主体整体自由

民法典把个人自主当作核心准则,而经济法规常被当作束缚个人自主的规则。一旦市场显现出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这类源于个人自主的乱象,民法典就难以应对。经济法规却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来保障市场经济在自由状态下健康有序地运行。

它虽然会约束部分人的自主权,但根本目标是为了达成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经济自主。比如反垄断法规制了独占公司的活动,使众多公司获得公平竞争的机遇,维护了绝大多数人的实际选择权。

效益独特性:社会效益为主导

经济法的“成效”指的是社会层面的效益,这一点跟其他法律不一样。它着重考虑的不是单个企业或个人的好处,而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比如说,产业政策的拟定,目的是促进整个产业的提升,从而增强社会整体的利益。

经济法在资源分配方面发挥作用,借助政策手段,促使资源投入到对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地方,不会局限于狭隘的局部考量,这彰显了它以整体利益为优先的价值取向。

目标统领功能价值

经济法的意义包含目标层面的意义和作用层面的意义,二者紧密联系。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目标层面的意义,它指导着公平、秩序、自由这些作用层面的意义。公平在经济法中指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而不是某个人的绝对公平。

社会整体利益最优化需要重视秩序和自由等理念。比如在宏观经济管理里,对物价进行约束,既维护了规则,又稍微促进了公正,其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全社会的好处。

价值体现经济法特征

经济法的意义使公平、正义、自主等法律核心理念展现出独特风貌。这些理念相互融合,构成了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分支的独特性。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经济法的意义影响着法律条文的拟定和执行过程。

在市场监督工作中,既要确保市场能够自由竞争,也要维护好市场秩序,并且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益,这展现了经济法特有的价值观念。

你觉得经济法当中这些好处,在现实的经济活动里,哪个最为重要?请多支持,多传播,也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