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公布施行

  • 佚名
  • 2020-12-11

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环境评估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里面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接下来,我会逐一点明并详细解释这些关键点。

规划评价范围规定

国务院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共同协作,对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具体执行区域进行了细致划分,相关方案已递交国务院审批。这一系列操作保证了评价区域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权威性。以大型区域开发规划为例,对评价范围进行明确划分,有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针对性,防止因评价范围不明确而产生的混乱。

规划跟踪评价

若环境规划引发了明显的负面效应,相关管理部门需迅速启动追踪与评估流程,并将评估所得信息及时上交审批部门。若评估揭示出环境遭受了重大负面影响,则必须迅速实施整改措施。例如,某城市新区在实施规划一段时间后,通过追踪评估发现对邻近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于是立刻对建设方案作出了相应调整。

建设项目评价委托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若自身具备相应技术实力,亦能自行执行评估任务。此外,对评估机构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技术机构不得与审批机构产生利益关系。以某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为例,许多建设单位挑选了资质完备且与审批机构无利益冲突的技术机构进行评估,确保了评估的公正性。

编制单位责任

建设单位需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资料的真实性承担全部责任,而技术单位则需对其所制作资料的内容负责。市级及以上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将对编制单位实施严格监管,并对编制质量进行评价。比如,若技术单位所编写的报告出现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将不得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审批规定

建设单位需按照规定行事,将涉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必要文件,提交给有审批权限的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国务院下属的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承担特定项目的审查职责,对于那些可能引发跨区域负面影响且存在争议的项目,则需要由共同的上级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交通建设项目,一旦它们跨越多个城市,那么对这些项目产生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就需要由上级部门来承担审批的责任。

项目实施与后评价

施工期间,建设单位需严格遵守环保法规。若发现项目执行与审批文件不符,应立即进行评估,并实施必要的整改措施。例如,某化工项目在运行中废气排放超标,建设单位随即进行了评估,并对生产流程进行了调整。至于军事设施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本法规原则制定。

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过程中,大家普遍关心的是哪个环节的监管最为重要?若这篇文章对您有所触动,不妨点赞,并且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