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迅猛,但生态环境状况却不断变差,雾霾问题频发,环境问题已变得非常迫切。我们迫切需要从法律层面出发,采取措施来优化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值得我们给予关注。
严峻生态现状
当前的生活环境让人担忧,自2013年起,雾霾问题不断恶化,成为大家直观感受到的环境难题。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愈发突出,污染事件频发,各种矛盾逐步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企业只看重利润,忽略了应尽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得环保压力持续增加。
法律现状困境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在1989年得以通过的,那一年,我国正经历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但时至今日,该法律中的众多条款已显得过时,其形式与内容均未达到基本法应有的标准。作为一部普通法律,它难以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更不能满足当前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尽管在法学界,这部法律的基本法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遗憾的是,它仍然缺乏必要的法理支撑。
代表建议提出
全国人大代表齐振伟强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必须从国家政策和制度上入手。他建议,应当把《环境保护法》提升为国家的根本法律。齐振伟认为,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只是普通法律,不能与生态文明在国家整体规划中的关键地位相匹配。所以,他主张在法律层面清晰界定《环境保护法》的地位和层级。
完善法律体系
齐振伟提出,全国人大应着手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法》,确保其具备根本性、全面性及持久性,使之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法规。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应补充和优化相关单项法律,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框架,从而实现环保法规的全面整合。
政府考核约束
政府应当将环保目标纳入地方政府评估体系。评估结果需与官员的选拔、任用、监管和治理紧密挂钩。必须严格执行行政责任的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环保职责,防止只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情况发生。
意义与展望
将《环境保护法》提升至国家级基本法律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举有助于解决环保执法力度不足、处罚力度较轻等问题,从而增加违法行为的代价。同时,它也能有效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教育和宣传更具影响力。此外,从制度层面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逐步提升其宜居性。
您如何看待将《环境保护法》升级为我国的基本法律?这一举措对优化我们的自然环境会有哪些作用?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若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