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民法典后哪个领域适合法典编纂?生态环境部给出答案

  • 佚名
  • 2021-12-07

为了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制定相关法律至关重要。一部内容科学、结构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对于我国的环境治理具有深远影响,它能够带来众多积极效应,并且目前相关领域正积极研究其编纂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环境法典的重大意义

环境法典对于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正如吕忠梅所言,它能够弥补现有立法的不足,为国家实现目标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例如,目前立法在要素划分、部门立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整体性有待加强,而环境法典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它还能解决立法分散、条款重复等问题,从而提高立法的整体质量。

借鉴民法典的必要

业界普遍认为,在制定环境法典时,可以参考民法典的编纂方法和框架,采用“总则—分编”的体系。吕忠梅强调,民法典在三个技术层面为环境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借鉴,而基础理论的研究应先行一步。目前,编纂环境法典并非从头开始制定新的法律,而是对现有的法律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比如,对那些与现实不符的规定进行修改和提升,对新的问题制定新的规定。

考虑环境法体系特征

在构建环境法典的框架体系时,我们需要参考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基本属性和存在的固有难题。环境法律体系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法源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在构建框架时必须关注的重点。例如,环境法律关系中的多重关联性,这一点与民法典的情形有所区别,因此在构建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民法典的模式直接套用。

“总则―分编”结构优势

在这种架构中,首先确立总体规则,各部分根据自身特色和编纂逻辑进行选择。通过在现行有效法律框架内进行编纂,可以简化立法过程。例如,在处理与现有生态环境法律的关系时,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西南政法大学的杜健勋教授指出,应明确环境法典与民法典之间的联系,确保责任落实,提升条文的可执行性,避免使用转致条款。

整合规范形成框架

整合现有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价值和原则,消除个别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和重复,构建一个具有坚实基础和全面协调能力的环境法典体系。将不同法律中涉及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整合,确保治理工作有统一的指导标准。这样做不仅使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而且有利于法律的实际执行。

处理好与其他立法关系

环境法典的编纂不仅要关注内部的关系,还需妥善处理与资源法、行政法等其他领域立法之间的联系。比如,与资源法、行政法等的关系必须协调得当。这是因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它横跨多个领域,法律之间必须相互支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前沿问题_生态环境领域法典化_<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典编纂

请问大家认为在制定环境法典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我们特别留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