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24 日!新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通过,1 月 1 日起施行

  • 佚名
  • 2023-10-24

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我国新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开始执行,这一举措无疑将对海洋保护事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这部法律究竟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起来深入分析和探讨。

修订背景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最新修订版。海洋,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正遭遇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重重挑战。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陆地排放的污染物已超过海洋污染总量的80%,这些污染物在近岸海域积聚,对水质产生了持续的恶劣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对法律进行修订显得尤为紧迫。

基本原则

此次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明确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原则,包括:首先,优先采取保护措施;其次,执行预防污染的策略;再者,加强源头管理;另外,陆地和海洋的联合治理;同时,要求进行综合治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并且,对造成损害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这些原则为海洋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突出了源头减排污染的重要性,要求陆地和海洋的治理行动要统一规划,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并且必须对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监督管理制度

杨合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在三次审议稿中明确表示,我国将构建陆海联动、区域协作的海洋环境监管体系。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应共同努力,推进入海河流的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入海河口的水质达到既定标准。具体而言,各地区应依据法律规定,联合整治入海河流的污染问题,以此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修订后的法规中新增了若干条款。我国正筹划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监控、评价及保护机制进行全面优化,旨在维护和恢复关键的海洋生态通道。这些措施能够确保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免受破坏,有效防止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海洋垃圾防治

三审稿对陆域接收、转运和处理海洋垃圾的设施建设制定了详尽的标准,特别强调了整体规划的重要性。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强化了对监督、指导和保障工作的落实。沿海城市可以增设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海洋垃圾,以此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管控要求强化

海洋环境状况及污染物排放问题上,三审稿着重提升了监管标准。我国加大了对海洋环境监管的力度,对海洋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实施了严格规定。各省级行政区必须强化对流入海洋的河流流域中氮、磷排放的监管。通过这些措施,有望显著降低污染物流入海洋的数量,从而提升海洋环境的整体质量。

我国新出台的海洋环保法标志着海洋保护工作迈入了新里程,为海洋生态安全建立了坚固的法律防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该如何采取实际行动来支持海洋保护?期待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