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三审

  • 佚名
  • 2023-10-20

你是否了解,海洋生态保护正面临一次法律层面的重大提升?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审议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引起了广泛关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部草案将如何为海洋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会议重要时间与地点

10月20日至24日,北京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这一天,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草案被提交进行了三次审议。会议在首都北京的政治核心区域召开,集中讨论了海洋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域,此举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众多与会代表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草案的具体内容,为海洋环境保护献计献策。

陆海统筹管理升级

草案在三次审议中新增了规定,我国将推行陆地与海洋相结合、区域间相互协作的海洋环境监管体系。需合力推进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流入海洋的河口水质达到规定标准。以长江入海口为例,沿江的各个省市携手合作,共同整治影响长江水质的污染物,力求使流入海洋的水质更加清洁,降低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稳定。

生物多样性保护

草案强调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着重构建了调查、监测、评估及保护机制,以保障和恢复关键海洋生态通道。以南海珊瑚礁区为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确保众多依赖珊瑚礁生存的鱼类、贝类等生物拥有适宜的栖息地,进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避免生物多样性受损。

海洋环境质量管控

我国强化了对海洋环境质量的监管,对海域排污许可实施了严格的管理措施。那些获得排污许可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经营单位,必须遵守许可规定,规范排放污染物。以沿海化工企业为例,它们必须严格遵守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数量等标准。此外,草案还规定,入海河流流域的省份需加强对总氮和总磷排放的管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

辐射环境监测加强

草案三次审议稿特别对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补充。我国强化了对这一领域的监测力度,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监测计划并予以执行,同时严格禁止在海上进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在面临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的严峻形势下,这些措施为我国海洋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海洋辐射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处罚力度加大

审议稿草案明确提出要增强处罚强度,针对个人在岸边擅自丢弃废弃物、损害海洋生态系统的违法行为,将予以严厉惩罚。以往在岸边随意丢弃垃圾的情况频繁发生,难以制止,如今有了更为严格的法律规定,我们相信这将有效阻止这种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

此次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的提出,显示了我国在海洋环保领域的坚定意志。人们都在探讨,这一草案的实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海洋环境的改善?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记得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