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保护法定位存争议,应明文宣示基本原则?

  • 佚名
  • 2019-02-02

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一部明确规定了基本准则的《环境保护法》对于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何这部法律要明确指出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基本法定位

一直有观点认为,《环境保护法》应当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主导法律。比如,汪劲教授提到,考虑到国外在环境立法方面的经验,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迫切需要出台一部层级较高的环保基础法。有了这样一部法律,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引导和协调各类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让环保工作具备更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方向指引。

2012年12月20日,北京举办了一场关于《环境保护法》修订方案的讨论会。在那次会议上,王灿发教授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如果不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那么在理念上实现转变也将变得困难。从这个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法》定位为基本法显得尤为关键。

理解原则定义

汪劲教授指出,环境法的基础规范在制定和实施阶段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不仅揭示了环境法的核心理念,而且详细体现了其本质属性、技术要点以及国家环境政策的实际内涵。同时,法理学家认为,法律的根本原则是法律实践的指导原则,也是法律体系的核心要素。

这揭示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在环境法的整体框架中得到了全面展现,它对指导实际操作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确保法律统一性和连贯性的关键保障,同时也为环保法律的构建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体现原则特征

环境立法需明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彰显了环境法的核心精神与特性,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规范。这些原则贯穿于法律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法律的制定、解释、执行以及司法审判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解决法治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

执法实践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指导原则,不同地区在执行标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所以,基本原则对于环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强调原则作用

我国的核心环保法律需清晰阐述国家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准则,并详细说明单项环保和资源保护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施这些法律的关键要素。这些关键点在单独的环保法规中往往难以全面体现,只有在环境基础法中才能得到明确和详细的指明。

国家布局如同整体规划,基本法在其中发挥着指路的作用;单项法规则则是落实具体措施的途径;而基本原则就像桥梁,将这两者紧密相连,从而使整个环保法律体系更加健全。

国内专家观点

王灿发教授在2012年的研讨会上提到,修改法律时必须考虑将环境法原则作为一个重要议题。他坚信,如果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没有改变,那么相关理念也就难以实现转变。众多专家各自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法基本原则规定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这一过程充分显示了环境法原则在业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重视。

这也说明大家普遍认为现行的《环境保护法》需要与环保意识保持一致,同步进步,而明确基本规则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

国际立法趋势

该国的核心环保法律清晰地阐述了环保的基本准则,这种立法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做法,其在资源分配上的效率相对较高。许多国家的环保立法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

那些在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的国家,他们通过确立基础性的法律法规,确立了环境法律的基本准则,因此,环保工作得到了清晰的规范。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进而推动环保事业实现更大幅度的进步。

您觉得我国《环境保护法》在明确指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后,这对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会有何积极影响?恳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并且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个赞以及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