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会议规模宏大,意义非凡,究竟带来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今朝,咱们一同走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举办的2024年学术盛会,一探究竟,感受其中的精彩之处。
会议概况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北邮锦江酒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成功举办了学术年会和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活动由环境法学分会负责组织,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所承办,并得到该校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协助。会议规模宏大,影响广泛。
来自全国人大、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生态环境部等机构的多位代表,以及北大、清华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环境法学领域的重大问题。
会议主题
会议重点探讨了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的问题。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们迫切需要改善赔偿机制和公益诉讼的立法。赔偿机制在生态恢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个恰当的机制能够极大地推动生态的恢复。此外,环境公益诉讼立法使得公众能够更高效地维护生态环境权益,对破坏行为具有显著的震慑效果。
这次会议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显然是为了提供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来应对这些问题。会议中达成的共识,有望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我院代表参与
康京涛副教授被邀请参加了会议,他在会上就《民法典》中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司法运用进行了专题演讲。作为我国的重要法律,《民法典》中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康副教授的演讲不仅为这一规则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思考,还体现了我院在环境法学研究方面的深入钻研。
他的到来,让我们的学院在这次高端会议上有了发言权,并且提升了我们学院在环境法学领域的名声。
常务委员当选
康京涛副教授在本次会议中被任命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的常务委员。这一职位是对他长期在环境法学领域努力和成果的高度认可。担任此职,他将承担更多责任,参与协会的重要决策和活动安排。他能够代表我院在分会发言,推动环境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这也将为我院带来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遇。
这也激励着我院更多学者在该领域深耕,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专著获奖
康京涛副教授所著的《生态修复责任的法律构造》一书,荣获了第八届王灿发励青环境法学奖。这个奖项分量很重,充分体现了他学术上的成就。他的专著聚焦于生态修复责任的法律构建,为我国生态修复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书中对责任主体、承担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获奖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反映出我们学院在环境法学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会议展望
会议成功举行,为我国环境法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有望诞生新的学术成果和应对措施。面向未来,环境法学在生态赔偿与公益诉讼方面,有望取得更多进展和突破。这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此外,我们期待我院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创造更多佳绩,并在环境法学领域展现更为突出的贡献。
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众人普遍认为,将对未来生态环保法律领域带来何种推动作用?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此外,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