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环境法律领域理论与实践正迎来快速发展。宪法与环保法律的融合显得尤为关键。此刻举办“首届宪法与环境法交流:探讨环境宪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其意义显而易见。
期刊背景
2014年3月,《中国法律评论》杂志问世并对外发售,它由司法部监管,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本杂志是CSSCI的扩展来源,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也常引用其内容,它拥有CN10-1210/D的编号,在法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环境法发展进程
2014年,我国最高法院增设了环境资源审判庭,专司环境案件的审判。2015年,《环境保护法》经过修订,正式引入了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为环保事业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2017年,《民法总则》将环保内容纳入其中,预示着绿色民法典时代的开启。2018年,生态环境部的成立以及《宪法》的修正,均具有重大影响。
宪法与环境法的融合预示时代到来
2018年3月,《宪法》第五次修订,加入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新条款。这一调整标志着环境宪法的诞生。从这个角度看,宪法与环保法律的关系愈发紧密,并且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基本法中的核心作用。
部门法学科对话探索与实践问题
自2015年开始,环境法学和宪法学等法律领域通过交流方式,共同研究了生态文明建设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环境法学与民法、刑法等多个学科进行了多次交流,宪法学也与其他多个学科保持了密切的沟通。这些交流的目的在于攻克法律实施中的挑战和理论上的难题。
对话重要性与举办目的
环境宪法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环境法学和宪法学的深入对话变得极其关键。强化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对于达成“建立以宪法为基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至关重要。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利于促进交流,共同探讨相关议题。
研讨会详情
2019年6月8日,中国法学会的两个研究机构打算在北航的如心会议中心举办一场研讨活动。这次研讨将围绕生态文明入宪、环保职责、公民环境权利以及国家机关权力分配等议题展开。与会者将从提交论文的报名者中选出,且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回执和论文。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
你对宪法和环保法规之间的互动,觉得能多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生态法治的发展?期待你的观点,欢迎留言,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