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实施十周年:生态环境部严格执法助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 佚名
  • 2025-01-20

新环保法推行已近十年,其执法成效令人鼓舞,同时也显现出我们在生态保护领域付出的辛勤努力。其中,一些关键成果尤为引人注目。

遏制违法高发态势

案件数量反映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态度坚定。“十三五”期间,查处案件达83.3万件,较“十二五”时期增长了1.4倍。这一数据说明执法力度持续加大。新环保法如同出鞘的利剑。自2018年起,随着环保法的深入执行,人们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到了2023年,处罚案件数量降至8万余件,与峰值相比已有显著减少。这显示了执法不仅在于处罚,还能带来积极效应。

这些变化并非巧合。这反映了执法部门的主动行动。自“一竿子插到底”的监督帮扶模式广泛实施以来,众多问题得以解决。执法部门深入各地,无论是大气污染领域,大量人员参与检查,还是在水环境方面对污染源进行大规模整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努力为环境整体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污染防治实际行动

自2017年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显著增强。众多人力参与其中,全国155个城市遍布了11.5万次检查。共计229万个检查点,经过不懈努力,已有48万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这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水生态领域,所采取的措施非常细致。排查排污口、检测水质浓度、追踪污染源头、治理污染问题,每一步都井然有序。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实施“户籍式”管理,使得整治成效超过90%。这些举措使得水生态质量的提升不再是空谈。

垃圾焚烧专项整治

历经八年的垃圾焚烧整治行动,是一场漫长的斗争。通过实施“自动监控”与“电子督办”相结合的方法,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过去,公众对垃圾焚烧企业持有负面看法,但如今,稳定的达标排放已经改变了这一状况。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全国共有焚烧企业1010家,焚烧炉2172台,日焚烧能力达111万吨。这对城市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同时也展示了环保执法的影响力已遍及各行各业。

执法模式的创新优化

执法模式上实现了显著突破。严格遵循精确、科学、依法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则,执法机构不断优化自身。比如,强化科技支持,运用技术手段实施监管和执法。智能化监管提升了发现问题的效率,违法行为难以藏匿。

在行政处罚的规范化方面,还有很多任务要做。要规范执法人员的裁量权,确保执法过程更加公平和公正。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正面引导,增强企业自觉守法的内在动力。要让企业明白,守法并非只有受到处罚这一种结果,主动遵守法律对企业自身同样有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执法机构与企业的互动关系。

执法队伍的贡献体现

我国有超过6万的生态执法队伍,他们辛勤付出,功勋卓著。他们多年来在执法岗位上承担重压,不畏艰难。无论是面对污染治理的挑战,还是在环保专项整治的各个环节,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他们怀揣着责任感和奉献之心。那些投身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城市进行排查的人员,那些在水环境管理中查找污染源头的工作人员,以及那些在垃圾焚烧整治中担任监督职责的人员,他们都是这一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正是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成为了环保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人力支持。

对未来环保执法的期待

过去十年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环保任务依旧艰巨。执法机构是否能够探索出更创新、更有效的监管手段?能否让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更为强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工业种类日益丰富,环境问题愈发复杂,执法机构是否能够迅速调整对策以应对?如何维持企业对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新环保法实施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未来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您抱有何种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