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回忆中的思考
上学那时候,写文章经常得描绘周围的自然风光。那时候,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是常见的描绘内容。然而,如今的情况大相径庭。现在雾霾时常笼罩,让我不禁想起了作文中描绘的美好景象,那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以前,写文章主要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现在,环境的变化让我对那些描写美景的文字充满了怀念,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文能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穹顶之下》揭示的环境保护议题,要求我们像撰写文章那样进行深入思考。这并非只是柴静个人的呼声,而是广大民众对环境问题思考的起始点。
被雾霾触动后的觉醒
在观看《穹顶之下》之前,雾霾虽常见,我像许多人那样只是偶尔发发牢骚。只要出门戴口罩,我就觉得一切没问题。然而,这部影片让我意识到了问题。即便是在自己的小屋里,当我看到纪录片中关于雾霾的调查数据,看到孩子们在雾霾中那无奈的神情,我的内心不禁深受触动。
我明白环保并非与我无关。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雾霾笼罩下无人能独善其身。此外,仅靠吹散雾霾并非长久之计,我们必须从源头着手,重视并解决这一问题。
看待纪录片的多元视角
各城市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尽相同。比如,工业发达且雾霾问题突出的城市居民,他们的感受可能更为强烈。他们在工厂周边能直观地体会到雾霾的破坏力,对影片中提到的工业污染等问题更为触动,这种差异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地域背景。
环保意识的普遍性缺失
周围真正重视环保的人不多。许多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细节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大型化工企业未严格执行节能减排,还是人们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都随处可见。比如在一些社区的公园附近,尽管垃圾桶就在旁边,但绿化带上仍可见被丢弃的食品包装袋。
政府与民众在环保实践上存在断续不足,力度不够。政府虽出台环保措施,但监管实施或许有疏漏。民众虽知雾霾之害,却鲜少主动投身环保。有些人虽明白汽车尾气会加重雾霾,却依旧频繁驾驶,不选择公共交通或新能源汽车。
从记录到呼吁行动
柴静的《穹顶之下》记录了雾霾的现状,分析了其成因,其核心目的是号召大家采取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比如在家,我们可以从随手关闭水龙头、减少空调使用等小事做起,来节约水电。
企业应切实执行环保原则。比如,制造业企业应加大环保设施的投资,降低废气废水的排放。这样做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是对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及员工健康的保障。
公众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这部纪录片从客观角度分析,具备一定的公共教育价值。尽管有人认为其中含有煽动情绪的元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促使众多先前对雾霾问题不甚关注的人开始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在校园教育中,我们可将此类环保教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或课外活动中。
环保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为确保地球资源不会枯竭,我们需要维护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从现在起,关注环境并付诸行动,应成为每个人的共识。比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这些都离不开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你是否觉得在环保方面自己还有提升空间?期待大家点赞并转发此文,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