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闽委员提案:环境权益交易融合试点及节能减污降碳答复

  • 佚名
  • 2021-08-17

环境权益交易正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和降低碳排放,其取得的成果及潜在价值均非常明显,未来必将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领域中发挥出巨大且长远的效应。

试点成果显著

试点省市一直在努力探索碳市场建设。在这些地方,重点排放企业在碳市场中的履约情况一直表现良好。比如,某个试点省份,其履约率连续五年都超过了95%。而且,在市场覆盖下,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都有所下降。同时,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积极性也有所提升,社会各界对低碳环保的认识也明显增强。这些因素共同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试点项目在数据上展现出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不少珍贵的经验,这让我们对碳市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推广全国碳市场的信心。

全国碳市场建设

自2018年起,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进碳市场的建设。在制度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完善、数据管理提升和能力建设强化等方面,各项任务正按部就班地推进。经过持续奋斗,全国碳市场已初步建成并开始运行,为实现减排目标构筑了重要的支撑平台。

构建全国碳市场是一项涉及众多环节的复杂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整体的效果。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但我们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

推进排污权交易

相关部门将协助财政部和发改委,共同促进排污权交易的发展。这种交易方式可以激发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主动实施减排措施,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排污权分配和交易体系,我们能够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佳分配,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排污权交易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一些挑战,诸如如何精确界定排污权的具体数值、如何确保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要求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深入研究,并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排污权交易体系。

完善自愿减排交易

我国国家发改委早在2012年便建立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项目的开发,使其成为减排措施,同时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这一机制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积极性,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减排行动中来。

我们将加速对该体系的改进,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进行更新。需同时推动高碳排放产业降低排放,并助力低碳和零碳项目的进展,特别是要支持那些达标的地方林业碳汇项目进入市场交易,以此提升该机制的动力和效果。

发展碳金融业务

2020年10月,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指导性文件,目的是推动研发与碳排放权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探索碳期货等衍生品及业务的操作。在碳市场起步阶段,首要举措是在电力行业对主要排放企业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未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致力于深化对碳金融领域的探究,丰富交易产品种类,拓宽交易手段,并吸引更多参与者,以此提升碳市场的生机与活力。这种业务范围的拓展,将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注入,为绿色低碳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推动绿色转型

相关部门将着力对环境权益交易融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进不同体系间的协作与效率增长。他们计划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中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长远目标,这需要我们各方持续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前进。

环境权益交易在推动碳排放降低和实现绿色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环境权益交易未来的发展趋势,众说纷纭。愿听到您的见解和讨论,也诚挚邀请您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