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法硕课程环境保护法网络直播安排及注意事项

  • 佚名
  • 2022-05-31

学术任职经历丰富

自2014年12月起一直到现在,于文轩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凭借这个职务,他得到了引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机会,从而推动学科发展。自2009年7月开始,他还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研究开发部部长,在这个岗位上积极为污染受害者提供法律帮助。2017年8月起,他开始担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12年6月起,他担任该研究会副秘书长。他在行业内地位重要,影响力也很大。

于文轩在这些岗位上,凭借专业知识,依靠领导才能,组织了多项学术活动,他还参与其中,促进了环境资源法学界的交流,推动了合作,给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水污染损害评估研究

<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案例教程_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_案例教学法的流程

于文轩在一篇名为“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的文章中有深入探索,这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美国在水污染损害评估立法方面有较为成熟的体系,于文轩对其做了详细剖析,为我国水污染损害立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他结合中国水污染实际状况,指出我国能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水污染损害评估程序,规范水污染损害评估标准,通过这些举措更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众权益。

环境应急法律制度探索

《论我国环境应急法律制度之完善路径》,被收录进孙佑海主编的《北洋法学评论》,该刊物由天津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于文轩在这篇文章里指出了我国环境应急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环境应急处理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很关键,像化工泄露这类事件 。

他对比了国内与国外的法律制度,他认为我国需要改进,改进涵盖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公开等方面,通过改进要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还要减少环境损害。

能源节约法制研究

于文轩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题目是“典型国家能源节约法制及其借鉴意义——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 。气候变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让能源节约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于文轩对典型国家的能源节约法制进行了分析 ,比如德国的节能政策 。

提出我国在能源节约立法方面应做得更加完善,要借助法律手段来促进能源效率提高,通过这一举措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石油储备法律机制构建

《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机制之构建》发表于2014年第6期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储备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于文轩深入研究了我国石油储备的现状,进而提出构建完善法律机制的建议。

他觉得,要从石油储备的规模方面着手进行立法规范,还要从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立法规范,这么做能保证我国石油储备稳定运行,还能有效运行。

学术著作贡献颇丰

于文轩有好几部学术著作,其中,《中国能源法制导论——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2016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系统讲述了中国能源法制的各个方面,为能源领域的法律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2013年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问题。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于2009年10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目的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这些著作展示了他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取得的成果,对推动环境资源法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位读者,于文轩教授在环境资源法学领域做了相关研究,你觉得这里面哪一项对我国当下的法治建设最为重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看法,同时也请大家给本文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