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开场
2023年11月25日下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珞珈环境法讲坛迎来了第一百五十四讲,同时珞珈环境法茶座也举办了第四十八回活动。在法学院325会议室,秦天宝教授首先热情地欢迎了别涛所的友人抽空回到珈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国家环境法治领域的丰硕成果。秦教授不仅是一位学者型领导者,他的理论基础十分坚实,而且拥有丰富的环境法治实践经验,同时他还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
嘉宾感言
别涛的友人非常高兴重返母校,对武汉大学在推进法治建设、特别是环境法治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深情地回忆起在珞珈山度过的七年学习生涯,并激励大家把握当前中国更加开放的时代机遇,为环境法治事业贡献个人力量。
分享内容
别涛的朋友分享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新时代国家环境立法的进展与未来展望”,二是“环境法学研究的重点议题”。他首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特点出发,将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对比,接着对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以及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具有“六个一”的重要地位和新的政治属性。
新指引阐述
依据党中央的重要会议内容,以“两个最严”“高压线”“问责”等核心词汇为依据,别涛及其同仁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词汇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清晰路径和严格规范,对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回顾
从两幅油画的背景说起,别涛的友人回顾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历程。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立法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出台了《长江保护法》等8部法律,全面修订了《环境保护法》等17部法律,对《海洋环境保护法》等4部法律进行了局部修订,构建了六类专门法律渊源和十类特殊法律渊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题目分享
讲座尾声,别涛的友人列举了环境法学领域内亟待探究的二十个关键议题。他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到环境管理保护制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不仅回顾了基础研究,还聚焦于具有时代特色的议题,为同学们在选题上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同学们,听完这次讲座的介绍,大家觉得哪个环境法学课题最吸引你?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