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境权理论开端
21世纪初,公民环境权的研究在学界初露端倪。到了2004年,《行政法学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硕士论文,题目为《试论公民良好环境权的公法确认》。此事反映出,学术界开始关注在公法范畴内确认公民环境权,并显现出对公民环境权益保障的长期思考。
2007年,《中国环境权理论的认识论研究》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期刊问世,同时,《近25年来中国公民环境权理论述评》也发表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两篇研究不仅拓宽了研究范围,还提升了研究深度,并为理论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权利与义务本位研究
2010年,《义务本位论、权利本位论和环境公共利益》一文发表在《法商研究》上。该文对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公共利益的关联。文章从多个视角对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细致剖析,为公民环境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这一措施推动了环境法学理论的进步,对于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有着正面的影响。
研究进路与宪法表达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登了一篇关于环境权研究新趋势的论文。接着,2020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又发表了另一篇名为《个体如何享有清洁空气权利——同时探讨环境权利在宪法中的体现》的文章。两篇文章分别对研究方向的变化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了环境在宪法中的角色。它们强调了公民环境权利在基本法律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增强了这一权利的保障。
环境立法目的反思
2007到2008年,多篇文章相继问世,比如《认真对待反思性法制现代化》、《中国环境法律演化的可能路向》以及《对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反思》等。这些研究对环境立法的核心目标进行了细致探讨,推动了环境法律的优化,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有力地保障了公民的环境权益。
环境公益诉讼探索
2006年至2012年,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硕果累累。2006年,《排除危害类公益诉讼理论、制度和实践》一书问世;2008年,《中国环境公益诉讼条款的立法意图》一文发表;2011年,又出现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利益和权利基础》等作品。这些研究多角度细致剖析了环境公益诉讼,促进了法规的改进,并且有力保障了民众的环境利益。
新兴研究亮点
近期,学术领域涌现了不少新成果。2019年,一篇名为《生态环境修复与替代修复的界定——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的探讨》的论文问世,对生态修复的定义进行了深入剖析。转至2020年,又有一篇《环境法典中风险预防条款的研究》论文发布,为环境法典中风险预防条款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在科研界,从2007年至2010年,再到2010年至2016年的研究,为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环保公益诉讼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关于公众享有环境权益和环境议题的公益诉讼讨论,你认为哪个领域有潜力带来显著进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