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法治路径

  • 佚名
  • 2016-05-22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嵌入法律框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如何在法律层面更有效地体现这一理念?

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在众多法律领域里,这种紧密程度尤为突出。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环境法的改革,让法律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它持续推动环境法的改进和调整,旨在满足生态保护的需求,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审视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能帮助我们避免再次走上破坏环境的道路。环境法作为一项重要法律,它指导社会经济活动遵循生态法则,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两者互相支持,共同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国外环境法的启示

日本《环境基本法》基于构建环境负担轻、能持续发展的社会的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法律的核心目标。它丰富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并制定了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为环保与社会的紧密融合树立了榜样。

《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旨在平衡人与社会、国家在生态与经济领域的权益。它旨在保障环境质量的稳定,并推动其持续提升。这些在国际上已证明有效的措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吸收。

我国现行立法目的问题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并未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定为立法的核心目的。众多针对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的独立法律,也未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以,这些法律未能跟上环保形势的演变,对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现行的环境法规主要聚焦于促进经济增长,而对环保的关注不足。这种不平衡导致环境问题难以彻底解决,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迫切需要在法律层面作出适当的调整。

我国环境法制度困境

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法律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上缺少明确的基本准则,主要关注污染和公害的防治,并未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进去。所以,在处理一些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复杂情况时,其成效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环境保护法》里的不少规定显得有些陈旧,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有些条款已经不再适用,还有些缺少具体的执行规定,这使得它们在助力环保工作上的作用不大。

环境法制度的修改建议

我国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为环保工作的主导思想,此原则需全面渗透到环境法律体系之中。同时,在法律领域内,还需推动社会各界认识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修订《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置于核心位置。同时,对现有的法律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其目的是确保这一思想在每一个条款中都有所体现。最终,为环保事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支持。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有助于社会建立绿色生产模式,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排放低、循环利用的发展态势,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向环保和绿色转型。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1989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显得不够跟上形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法律进行更新,可以使其与时俱进,更有效地满足现下对生态保护的迫切需求。

当前,大家都在讨论我国需要加快更新环保法规,全力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然而,这个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或者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