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中法法律与司法交流周聚焦健康环境法律保障,吕忠梅教授分享环境与健康风险规制

  • 佚名
  • 2020-08-21

中国<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治_论中国<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的发展_中国<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

环境法发展历程

1979年,我国出台了首部环境保护法规。时至今日,相关法律已增至37部。这些法规记录了我国环保观念的演进,从起初的污染后果处理,逐步过渡到环境质量的维护,再到现在的环境风险防控,反映了不同阶段对环保工作重点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挑战。在污染后果控制时期,主要任务是处理已发生的污染事件;而在环境质量保护时期,重点是保持整体环境质量;至于环境风险控制时期,则更注重对未来风险的预防。

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的建立

2018年8月,《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法律的第一条强调了保护公众健康的立法目标,第三条则确立了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该法明确了环境风险包括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威胁,并构建了一套风险管控的标准和制度。

这显示出我国在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方面的基础框架已经搭建,这标志着我国环保法律体系更加重视公众的健康问题,其保护范围从生态保护拓展至直接保障人的健康。

“健康中国”计划中的法律手段

我国高度重视“健康中国”的构建,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在该规划中,关于“营造健康环境”的内容明确指出了国家需实行的各项防护举措,而法律手段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环境法作为一种新兴法律,旨在解决环境问题,其核心目标就是遏制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

法律能够对各类建筑作业、工业制造等活动进行规范,从根源上降低对环境的损害,从而保障民众的健康。比如,严厉的法律能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对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

风险控制的意义和背景

防止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是关键措施,这确保了污染物无法进入人体。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我国环境问题对公众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在不少地区,环境污染引发了疾病,这对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当前局面急需借助法律体系,从根本入手,预防、减少或减轻环境及健康风险。比如,对那些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监管,通过设立严格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管控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健康的潜在危害。

健康风险对法规制的需求

健康风险具有特定属性,这要求我们在法律层面构建一个灵活的制度体系。由于危害后果一旦发生就无法逆转,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风险预防意味着在未知情况下做出决策,法律应当对政府在证据和事实不明确时的行为进行规范。

论中国<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的发展_中国<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_中国<a href="https://huanjingfa.cn">环境法</a>治

同时,科技在解决环境与健康风险调查、监测、评估方面发挥作用,构筑了以维护公众健康为核心的环境标准体系;法律方面,需构建以环境与健康评估制度为中心的体系。举例来说,对化工新项目进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据此来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建设。

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我国在法律观念上,尚未把维护公众健康定位为环保立法的首要目标。有些环保法规可能更倾向于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均衡,但对公众健康的关注度不足。此外,某些法规的实施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

为了改善当前状况,我们应当提升对环境和健康风险进行预防的力度,通过持续的监测和研究,发现并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信息公开以及公众参与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确保环境决策更加科学。

你觉得我国强化环保和健康安全体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别忘了给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