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详解:论文篇幅、题名、作者与摘要指南

  • 佚名
  • 2020-03-15

论文题名规范

论文的标题极为关键,需用最合适、最简洁的词汇来揭示其核心内容。《绿色民法典应有的环境伦理观》这类标题,既简明又精准,直击主题。每个词都便于关键词的筛选和文献的查找,使得读者仅凭标题就能获取关键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阅读全文,这充分体现了标题以内容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论文题目应符合规定标准,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来描述论文的性质和核心议题。例如,《从法哲学角度探讨民法中物品与环保法中物品的区别》这样的标题,能够明确指出研究的方向,既严谨又符合规范,为整篇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选取标准

论文中用于概括主题信息的词汇或专有名词被称为关键词。例如,在探讨环境法律问题的论文中,“环境权益”和“物权体系”这类词汇常被用作关键词。在选取关键词时,应优先考虑词汇表中的规范用语,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增强论文的检索度,便于他人查找。

准确选择关键词对构建论文与已有研究的关联至关重要。举例来说,针对探讨资源土地物权制度的论文,“资源土地”和“物权制度”作为关键词,便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迅速找到,进而推动学术间的交流和研究范围的扩大。

引言撰写要点

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需阐述研究目标、涉及领域,并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在探讨环境法律议题的论文中,引言会介绍研究涉及的环境法律背景。比如,在研究《我国房地产环境法律问题初探——中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与思考》时,引言会介绍我国房地产环境法律的现状,并提出进行中美法律制度比较的必要性。

引言部分会谈到研究计划。探讨“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议题时,引言中会提出这一赔偿机制在处理环境侵权问题上的潜在效用。这样的设想旨在吸引读者关注研究的焦点,并为后续的正文论述打下基础。

正文内容结构

论文的核心内容是正文,这部分占据了较大的篇幅。以探讨环境法律问题为例,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在针对环境侵权的研究论文中,会涉及调查对象的选择,比如确定分析哪些地区的特定侵权案例;同时,还会介绍实验和观测的方法,阐述如何搜集侵权相关数据等细节。

研究内容因研究方向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若专注于自然资源物权,可能主要探讨物权种类及其重要性,比如在《自然资源物权及其在物权法类型体系中的应有地位》这篇文章中,会具体论述自然资源物权在物权法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展现了正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论文结论原则

论文的结论应当是全面而综合的,它并非各部分小结的简单叠加。在探讨环境法律问题的论文中,结论应当对整个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形成最终的见解。比如,在研究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时,结论应当明确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制度的具体建议与路径,而不是重复先前提到的各个救济措施。

结论需具备概括和指引作用。在探讨绿色民法典中的环境法律议题时,应总结出民法典对规范环境问题至关重要的意义,并指导后续研究,探讨如何在其他法律领域更有效地融入环境法律观念。

参考文献意义

撰写论文时,需要引用书籍等资料作为参考文献。特别是在研究环境法律问题时,这些参考文献能展现研究的依据和来源。比如,在探讨国外环境侵权案例时,引用国外的法律条款和学术作品,有助于提升论文的可靠性和学术水平。

引用文献需遵循规范,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等不应包含脚注。这样做有利于读者便捷地查找资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持续进步,同时也展现了研究者对前辈学术成果的尊重和引用规则的遵守。

你对论文写作的哪些部分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