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许多学术会议因疫情受阻,然而国际环境法专委会的年会却成功突破障碍,顺利举行。这次年会汇聚了众多前沿的专业见解和交流,给环境与贸易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年会基本信息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国际环境法专委会的年度大会与环境贸易研讨会顺利召开。此次活动采取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活动地点设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会的指导单位包括中国法学会、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以及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单位是国际环境法专委会,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负责承办。此外,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也参与了协办工作。
开幕式主持与重要发言
9月25日,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作为国际环境法专委会主任委员主持。孙劲代表详细回顾了环境与贸易国际法的发展历史。他介绍了疫后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动向。同时,他强调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他希望研讨会能促进政府与学术界的交流,为我国的外交事务作出贡献。
专业学者观点分享
广东财经大学谢伟副教授对美加墨贸易协定的环境条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就国内的相关启示进行了分享。同时,中国政法大学的刘冰玉博士与与会人员一起讨论了欧盟边境碳调节机制的合法性,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国际环境与贸易领域关注的重点。
公约发展单元讨论
秦天宝教授负责化学品与废物国际环境公约单元的工作。李金惠教授对《巴塞尔公约》禁运修正案的谈判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对国际环境法建设的启示。东北大学的隋军副教授则介绍了欧盟REACH法规的单边监督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以及它对国际化学品法的影响,并对国际公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
生物与气候相关主题
厦门大学周琛副教授负责主持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跨境贸易控制机制单元。在生物安全的角度,中山大学阙占文副教授阐述了船舶压载水法律规制的国际进展及国内建议。清华大学邓海峰教授则主持了气候变化公约实施与贸易管控单元。在此单元中,重庆大学曾文革教授探讨了绿天鹅气候事件对金融行业低碳转型的启示,而北京理工大学龚向前教授则分析了国际航空碳交易制度的未来趋势和面临的新挑战。
会议总结与期待
会议尾声,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的赵娜娜副研究员及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作为国际环境法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各自进行了总结。他们表达了对专家和代表的感激之情,并希望各方持续关注国际动态,共同推动环境外交和全球治理的实践。
请问在本次年会中,哪一观点给您带来了最深层的思考?若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所启发,不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