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环境资源法专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发展,铸就了一部充满活力的奋斗史。在学科起步阶段,先驱者们历经重重困难,持续不懈地探索。之后,它实现了多个关键性的突破,现已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追踪这一学科的成长历程。
学科开创奠基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学科发展的初期,郭锐、蒋碧昆、邵伯定等教授扮演了学科奠基人的角色。他们不畏艰难,敢于创新,推出了我国第一本环境法书籍《环境保护法讲话》。同时,他们的努力使得环境资源法成为中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的一门课程,为该学科在国内外高校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发展迎来契机
1990年代初,吕忠梅教授推动了环境资源法学领域的飞速进步。1997年,该领域在经济法学硕士点增设了新方向,这一举措开启了硕士教育的新篇章。此后,学科发展势头强劲,2001年,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正式成立,为研究搭建了专业平台,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科的发展活力。
学位授权突破
2002年,该学科获得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授予权,这一成就意味着人才培养迈入了规范和系统的新里程。到了2004年,民商法学博士点增设了环境民法专业。再至2006年,学科成功获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通过这些努力,学科在高端人才培养领域持续进步,其影响力也稳步上升。
高端平台建设
2007年,博士后流动站顺利获批,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交流与研究的优质场所。第二年,该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的重点学科,其在省内的学术地位更加显著。随后,2009年,我们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合作,共同建立了环境法高级培训与研究基地,致力于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
团队承前启后
吕忠梅教授的工作发生了变化,然而高利红教授接任后,带领团队持续奋斗,不断促进学科进步。2017年,团队荣获“湖北名师工作室”称号,此荣誉使学校的法学专业步入了国家级一流学科的建设队伍。特别是环境资源法学科,作为学科发展的关键,也因此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成果丰硕
2022年,我们成立了双碳法治与经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协同创新实力。2023至2024年,我们顺利获得了多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和省级高端法治智库项目。到了2024年,我们更是有幸成为多个省级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一员,学科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这一学科的发展成就显著,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培养机制,确立了全方位发展的学科框架。未来,它还将深化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创办国际学术期刊。大家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环境资源法学科,期望它在哪些方面能有新的突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并记得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