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成果
研究成果丰富,涉及众多重要期刊。2018年第四期《法学评论》上,我独立发表了论文《自然资源产品取得权构造论》,对相关权利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2016至2019年间,我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作品,例如《生态保护红线的立法保障:问题与路径》等,为生态法律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著作与教材参编
独立出版了《环境利用权研究》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对于环境利用权的深刻见解。在教材编写领域,贡献显著,曾担任北京大学远程教育法学系列教材《中国环境法原理》的副主编,同时作为作者参与了《环境法学(第三版)》等教材的编写,为环境法学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自2013年8月起,我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自然资源产品取得权研究”的负责人。该项目对自然资源产品取得权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促进了相关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
环保部委托课题
2018年5月至12月,我承担了环保部政研中心交办的研究项目,题目是“环境监测条例立法问题研究”。这个项目主要围绕环境监测条例的立法展开,对于规范化和法治化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我负责了教育部的一项青年基金项目,名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这项研究通过对比各国法律制度,旨在为我国战略环评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并借鉴实践经验,推动我国战略环评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项目承担
2009年至2012年间,我参与了多项任务,包括由中国博士后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在环境保护视域下对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研究”,以及中国法学会主导的重点课题——“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法律议题”的子课题。这些工作从多个维度促进了环境法学领域的进步,并深入探讨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法律协调之道。
这些研究成果与项目对环境法学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那么,你预计环境法学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哪些核心问题上?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